近日,江苏省的检察机关向公众披露了一宗惊人的非法经营案件,这起案件涉及通过手机App进行信用卡代还和套现活动。据统计,涉案金额竟然高达545亿元,犯罪团伙向全国各地的代理商出售了功能相似的App共计730个,注册会员数量达到了惊人的210万,更牵涉到超过300万张各类银行卡。主办检察官在接受“央视网-中国之声”的记者采访时,详细披露了案件的诸多细节。
信用卡智能还款:一个看似美好的陷阱
江苏省的小吴,一个因信用卡额度较高而频繁无节制消费的年轻人,是典型的“月光族”。每当她看到心仪的东西,总是忍不住“买买买”,结果导致每月都入不敷出。2021年1月,小吴的信用卡账单逼近2万元,面对这高悬于顶的债务,她感到焦虑不安。逾期不还,个人征信将受到严重影响,这让她心急如焚。
就在这时,她仿佛看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助理何孝天讲述了小吴的遭遇:她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一则广告,广告宣称“信用卡智能还款平台某App,让你告别还款焦虑”。这则广告如同一剂强心针,让小吴看到了希望。她迅速与广告上的客服取得联系,对方告诉她,只需下载一个手机App,并在信用卡内预留5%的可用额度,就可以通过该App代还信用卡。对方还强调,这种方式不仅安全可靠,而且代还的手续费也仅需还款金额的8‰。
小吴在“客服”的悉心指导下,下载安装了这个App,并按照提示用自己的手机号码注册了账号。她输入了身份信息,绑定了需要还款的信用卡账号,然后设置了还款金额2万元和还款周期3次。很快,App自动帮助小吴完成了3次虚假消费。几分钟后,小吴的手机就收到了这张信用卡本期账单已还清和消费20160元的“新账单”。
何孝天解释道,这个“客服”告诉小吴,那多出来的160元就是此次代还信用卡的手续费。相较于高达2万元的欠款,小吴觉得这笔手续费简直就是“九牛一毛”。于是,之后的每个月,小吴都通过这种方式来还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欠的信用卡金额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她才终于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个无限循环的还款陷阱中。
小吴通过网络查询得知,这种信用卡代还App可能涉嫌违法犯罪。于是,在2021年7月,她果断选择了报警。
非法支付结算平台:扰乱市场秩序的幕后黑手
警方经过调查发现,小吴报警的这款App是由浙江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随后,这个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李某及公司股东文某、何某等7人先后被公安机关抓获。以李某为首的非法经营团伙逐渐浮出水面。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王映霞详细介绍了案件的侦破过程。据李某交代,公司起初主要做一些公众号、商城之类的软件开发,但收益较少。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李某在2017年1月组织人员开发了一款具有信用卡还款、套现等资金支付结算功能的软件App。然而,由于公司并未获得央行颁发的支付牌照,没有现金支付和结算资质,李某又成立了一个物流公司,并找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为他提供支付接口。
了扩大销售,李某等人利用网站、微信群等渠道,以“一起做代理,推广赚分润”为噱头,招募运营下游代理。这些下游代理不仅需要花费几万元至数十万元不等的价格购买公司开发的同类App,而且公司每月还会向他们收取几千元至数万元不等的运营管理费等。
王映霞指出,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以及下游代理都会设置不等的刷卡手续费。公司主要赚取会员刷卡费率和上游支付通道的费率差,扣除自己应得的部分后,将剩余部分作为分润转账给下游代理。自2017年10月以来,这家公司共向全国各地的代理商出售了功能相似的App共计730个。
据技术人员文某交代,他们开发的“智能代还App”,无论是信用卡代还还是套现,系统上生成的商户消费其实都是虚假交易,没有真实消费发生。实际上,这种操作只是将持卡人的账单循环延后。
代理商的贪婪:难抵利诱终陷囹圄
代理商金某是2020年7月看到广告后到浙江李某的公司进行考察的。工作人员向他宣传,做代理可以拿到客户刷卡消费金额2‰左右的分成。只要推广做得好,轻松月入过万。
何孝天讲述了金某的堕落过程:金某当时缴纳了二十多万的代理费,定制了具有信用卡代还、套现功能的App。之后,他通过App生成专属推广二维码,在微信群、QQ群里进行大肆推广。为了吸引更多人注册成为会员,他还在App中设置了不同的会员等级。推广的人数越多,会员的等级就越高;等级越高的会员使用这个软件刷卡消费的手续费就越低;同时,高等级会员也可以从其发展的会员刷卡手续费中获得更多分成。
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金某代理的App吸引注册的会员人数达到了5万多人,非法经营额高达23亿多元。金某也因此非法获利近200万元。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像金某这样的落网下游代理共有29名。
检察机关的介入与追赃挽损
鉴于这个案件涉案金额特别巨大,人数众多,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引导公安机关及时提取并固定各犯罪嫌疑人手机内的电子数据、公司账目,并对公司的后台服务器中的数据进行司法鉴定等,进一步完善了证据链。
经鉴定,2018年10月至2022年2月期间,被告人文某与另案处理的李某等人非法经营数额共计人民币545.8亿元。这些App的总会员注册数量达到了210万。各App的非法经营数额在0.39亿元至23亿元不等。
检察机关积极开展追赃挽损工作,督促文某、何某等人先后退赃800多万元。王映霞检察官提醒广大持卡人,智能还款平台的实际操作只是推迟还款,并非真正还清。账单依旧存在,看似短期内减轻了还款压力,但实际上加重了持卡人的还款负担。广大消费者应增强法律意识,切勿轻信所谓“智能还款”的虚假宣传,以免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未经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正式批准,擅自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此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必须依法予以严惩。清江浦区人民检察院政治部的石艳表示:此类App要求用户进行实名制注册,并绑定身份证及信用卡等高度敏感的个人信息。然而,这些平台在信息安全的管理上存在着巨大隐患,一旦信息泄露,用户的信用卡将面临被盗刷的风险,甚至可能引发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一系列衍生犯罪。
经过检察机关的提起公诉,今年3月,文某等32人已被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刑期从一年至五年六个月不等,并处罚金,金额在三万元至二百二十万元之间。目前,其余涉案人员仍在进一步处理中。
石艳在此郑重提醒广大民众:务必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根据自身的实际收入情况,理性规划消费。切勿轻信所谓的信用卡智能代还平台的虚假宣传。无论是借贷还是还款,都应严格遵守正规渠道,切实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及资金安全。